十二五規劃在能源建設方面提出了“智能化”的全面要求,與之相關的產業必將以這為發展方向。作為廣泛應用的低壓電器行業,自然是直面轉型的問題。
“智能化”一直被低壓電器行業視為轉型升級的重要步驟,無論是相關部門還是行業機構,都將其看成低壓電器行業未來的發展方向。也有專家學者,業內權威不止一次的提到低壓電器將來的發展空間不可限量,但事實真的是想象的那么簡單嗎?
他們為響應國家的政策,用戶的需求,的確做了很多具體的工作。但要想在最短的時間內,以最快的速度實現低壓電器智能化,遠非說的那么輕松。至少有近半的企業他們做不到,也不具備這樣的實力,人才是最大的難題。某低壓電器企業老板在接受記者采訪時坦言:他們也想轉型升級,更新提升產品的品質,自主研發具有核心競爭力的項目,但是因為人才的缺失,很難達到預期的目標及想法。從國外或者其它科研機構挖人才回來,要想留住他們不是那么容易,況且也很難挖到這樣的人才,一味的靠企業自身去實現人才的儲備,效果并不明顯。
民營資本占據低壓電器企業的90%,這其中絕大部分企業主都是由最初的加工作坊家,他們靠來料加工,貼牌創利生存。想要讓他們在短時間內變成具有自主研發能力的企業,還不是那么靠譜,也不是說的那么容易。“智能化”的投入能不能在短時間內見成效,是民營業主最為關心的問題,也是他們需要在這方面投入大小的問題。沒有權威、也沒有專家能保證,這些企業在“智能化”改革中百分百可以獲取利益,一旦失敗他們或許將血本無歸。
但是,低壓電器企業如果不走轉型升級、自主研發的道路,不在產品“智能化”方面下本錢,不能有足夠的認識,不切切實實的行動,注定會被用戶淘汰。但他們不一定明白這樣的道理,畢竟改革是需要付出時間、金錢,也有預測不到的風險。筆者以為,當前最為重要的任務不是滔滔不絕的夸海口,也不是不著邊際的展望“智能化”的美好未來。而是,如何引導企業面對日益改變的用戶需求,讓他們切實的感到如果不改變,企業將面臨的生存危機。
巨大的市場空間,華麗的美好愿望,不是不可以實現,而是要腳踏實地的去干,想象永遠都是美好,實際操作起來是苦難重重的,在展望低壓電器“智能化”市場利好的同時,危機不能丟失,憂慮不能遺忘。筆者相信,用戶更相信,低壓電器“智能化”的路不遠,但如果不真心實意的改變,這一切美好的愿望都會變成失望。